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报道我校法学校友王越剑先进事迹
发布人:法学院  发布时间:2016-07-13   浏览次数:1047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报道我校法学校友先进事迹

 

20167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最美基层干部:援藏干部王越剑——让百姓在家门口致富》为题、新华社以《创新援藏,造福藏北——记援藏干部王越剑》为题报道了援藏干部王越剑的先进事迹。王越剑是我校法学院经济法1991届毕业生,现为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书记、主任。

中央电视台视频链接http://www.cztv.com/videos/player/3206727.html

新华社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11/c_1119198276.htm 

 

全文如下:

 

创新援藏,造福藏北——记援藏干部王越剑 

  去年11月,海拔4500多米的藏北高原那曲县长出了娇嫩鲜红的草莓,刷新了草莓种植的世界海拔新纪录。

  听到这个消息,王越剑心中很是激动。

  2013年,时任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常务副区长的王越剑被选为第7批援藏干部,担任那曲县委常务副书记,从人间天堂到了生命禁区

  援藏3年间,王越剑把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带到工作中,在藏北高原留下了一个个长期受益的致富种子

  进藏前,得知那曲地区是西藏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王越剑开始思考如何盘活当地沉睡的资源,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那曲地区气候严寒,冻土深厚,严重缺氧。除了传统牧业外,工业、农业等产业发展几乎没有基础,实施具有造血功能的致富项目并不容易。王越剑先从丰富当地菜篮子开始。

  过去,那曲县90%以上的蔬菜水果靠外运。经过十几次到拉萨、日喀则走访,王越剑提出在那曲县打造果蔬种植产业的大胆设想,邀请农业专家,规划项目选址,协调资金落实,反复试验品种……

  经过1年多的奔忙,2015年,那曲县郊外的浙江援藏产业示范基地结出丰硕果实。记者在一排排温室大棚里看到,成熟的草莓鲜红欲滴,白菜、西红柿等秧苗嫩绿可人。

  巴桑是温室大棚里的一名工人,而今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她说:我们那曲的牧民过去主要吃牛羊肉。现在很多人知道吃蔬菜的好处,饭桌上的蔬菜也多了起来。我希望能学到全套技术,自己经营蔬菜大棚。

  王越剑认为,援藏干部不能只满足于为援建地争取资金的简单输血,而应注重造血工程,为西藏的长远发展提供持久的内生动力。

  黄蘑菇是那曲草原上的特产,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地牧民以前在路边叫卖1斤也就卖10元钱,卖不掉只能烂掉。王越剑经过调研认为,黄蘑菇的身价被严重低估了,他多方协调成功引入浙商到那曲县投资,成立那曲源藏工贸有限公司,对黄蘑菇进行产业深加工。

  仅仅1年时间,黄蘑菇就走出西藏,端上了杭州市民的餐桌,还打入了香港市场,卖上300元1斤的高价,身价翻了数十倍,直接带动那曲县群众一年增收120万元,成为当地群众摇钱树。如今,黄蘑菇已是那曲县的重要农产品牌,成了中国西藏国际旅游博览会上的展品。

  王越剑不断思考如何以发展的眼光创新援藏项目。王越剑看到,这些年前来那曲自驾游游客越来越多,于是协调资金550万元,建成以接待自驾游游客为对象的那曲县杭错景区项目,成为西藏第一个集暗夜星空旅游、集装箱旅馆等亮点于一体的游客中心项目。今年6月,那曲暗夜公园被中国星空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项目,成为我国首批暗夜保护地试点项目。

  这些项目在那曲地区引起了轰动,让大家看到了传统牧业之外的增收思路,更让我们懂得了创新的能量。那曲县县长赤来塔吉说,王书记不仅带来了建设资金,也带来了内地的先进理念,帮助我们解放思想,改变了落后观念。

  那曲县天气严寒,四五月份还常常大雪纷飞,建筑施工期每年仅有大约半年的时间。为此,王越剑经常晚上讨论项目、查资料到凌晨2点,白天往工地上跑。仅仅是杭错景区项目,王越剑就去了30多次。

  那曲县住建局局长何建萍说:3月是藏北风季,人穿着军大衣都冻得麻木了,我看王书记脸色不好,都喘不过气了,就劝他回去休息。他却说,施工期这么短,我们再不抓紧时间,援藏项目完成不了,就是失职呀。

  艰苦的藏北高原吓跑了不少人,王越剑说:我们要在苦中做出更多的成绩,让那曲县发展更快一些。这样才对得起援藏干部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