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 短视频法益护航,网络空间共清朗
发布人: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4-07-18   浏览次数:10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系列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网络法治建设,河海大学短视频中的风险防范与法益保护实践团以短视频中的风险防范与法益保护为实践主题,从短视频创作者、用户以及法律工作者等多个角度进行体验式调研、实地走访、线上线下人物访谈等实践活动,解读短视频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研究其法益保护与风险防范机制。

走进短视频博主

团队分别于75日、77日和710日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线上采访,与知名大学生短视频博主尼萌姐姐、六角玲龙以及陈海心进行了对话。

这三位大学生短视频博主各自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在网络上展现着个性与创意。尼萌姐姐通过地域性质的短视频vlog,致力于正向传播家乡文化。她认为,短视频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沟通的新途径,关注平台法律保障问题,主张保护创作者权益。六角玲龙则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热点,坚持高质量内容与观众内心的深度联系,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反对浅薄和追求短期流行。她呼吁更多关注内容的价值和启发,而非单纯追求点击。陈海心则以研究生活为主题,通过个人观点和科研经验吸引精准受众,同时强调创意的独立性和反对剽窃行为。他对法律保护表示乐观,认为大平台的维权机制相对完善,且对隐私尊重有明确态度。这三位创作者不仅在短视频行业展现了个人风采,也共同关注和倡导着内容质量、创作者权益和社会责任。

走进法律工作者

711日,团队前往大成律所,采访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柯慧律师。柯慧律师指出,短视频创作中的侵权现象日益严重,由于作品高频上传和分享特性,侵权行为更加普遍和复杂。她以南艺与导演合作的短剧《我是猎手》在腾讯视频播放后引发的盗版问题为例,强调了判断侵权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于二次创作视频的评估需依赖作品相似性和创作者表达方式。柯律师进一步讨论了维权中的“避风港原则”,指出平台虽常被列为被告,但其法律责任并非主要,且避风港抗辩常被用于案件中。他建议加强平台审核力度以减少侵权作品传播,并强调了法律应对的及时性和效率性。

71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何梦迪法官就短视频侵权问题接受了团队的采访。她详细阐述了当前司法实践中涉及的短视频侵权案件特征及处理方式。何法官指出,近年来短视频和长视频平台如抖音、B站等成为著作权侵权案件的主要集中地。侵权行为主要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不正当竞争,如算法推荐和热播剧搬运。尽管平台采取了技术过滤和关键词设置等措施,但广泛清理可能误伤合法二次创作内容。何法官呼吁在司法实践中更多保护具有独创性的二次创作视频。此外,法治建设面临的难点在于平台治理问题,他建议平台加强算法和人工审核,有效拦截不良内容,保障合法内容。

走进社区

716日,团队来到南通市海门区通源路社区,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光影界法,权益同护”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宣讲活动。实践团成员以短视频创作者的视角,介绍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拥有的权利和相应的义务,特别强调了知识产权在保护作品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短视频领域存在的五大风险点。宣讲活动不仅在法学理论层面阐述了个人权益的内涵,还从法律视角为公众提供了有效维护策略,特别是在防范短视频诈骗等问题上进行了重点强调,以提升公众的防骗意识。

在活动尾声,实践团向听众发放了调查问卷,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短视频侵权问题的认知和反馈。团队成员还与在场的高中生们展开了互动,探讨信息时代如何有效抵御信息干扰。

尽管短视频平台为创作者和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和沟通方式,但侵权问题的频发和法律保障的不完善仍是行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短视频生态,需要从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平台自身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创作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内容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只有如此,才能使短视频行业在法律框架下蓬勃发展,为社会文化的传播和进步贡献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