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法学院携手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共筑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新高地
发布人: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02   浏览次数:28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78日,河海大学法学院与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隆重举行。河海大学法学院参会人员有:河海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成钢、副院长李祎恒、副院长吴志红、晋海教授和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一站式机制调研团。此举标志着双方在深化校企合作、共育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开启河海大学法学院访企拓岗活动新篇章。仪式伊始,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金耀对河海大学法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律所的发展历程、核心优势,特别是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卓越成就。金耀表示,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此次合作是律所履行社会责任、助力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将全力为基地建设提供优质实践平台。

河海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成钢在致辞中介绍了河海大学百十周年校庆的筹备情况,并代表学院向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对河海大学法学教育事业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评价了此次合作对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意义。刘成钢强调,法学院将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科背景和资源优势,与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携手探索具有河海特色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

法学院副院长李祎恒随后系统介绍了河海大学法学院的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成效。他着重指出,学院近年来持续优化法学专业布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此次共建基地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法学院副院长吴志红则聚焦基地建设的具体规划与创新举措。她深入阐释了“河海大学江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蓝图,包括开发聚焦国际规则与实务的“涉外法治”微专业、打造“涉外法律课程群”、建立科学有效的“涉外法治人才能力认定标准与体系”等核心内容。吴志红表示,这些举措旨在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精准对接。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隆重的基地授牌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河海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成钢与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金耀主任共同揭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牌匾,象征着双方协同育人新篇章的正式开启。



仪式结束后,在金耀主任的陪同下,河海大学法学院的各位领导及嘉宾参观了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的现代化办公环境及特色文化区域。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双方就未来如何深化基地内涵建设、拓展合作领域展开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渴望在未来深化校企协同合作,共育时代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法治英才。

此次揭牌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河海大学法学院与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深化合作、共育涉外法治英才的里程碑,更是学院扎实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双方将以实践基地为重要载体,持续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切实将访企拓岗的成果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强大动力,为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