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举办百十校庆返校校友座谈会
发布人: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27   浏览次数:10

为凝聚校友力量、共话学院发展,20251025日下午,河海大学法学院百十校庆返校校友座谈会在行政楼823室召开。本次座谈会由法学院院长李栗燕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成钢、副院长李祎恒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来自法律实务界的优秀校友代表徐贺、刘进军、刘尚雷、卢胡杨,学院骨干学生共同参加。

会议上,李栗燕院长首先围绕学院发展情况展开介绍,涵盖多方面内容。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河海大学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等平台,更是江苏省首个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认证联盟专业认证考查的文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成效上,学院以OBE理念深化新文科教育,斩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性赛事中屡获佳绩。科学研究上设有海洋法治微专业,并开展了一百余场“河海法学大讲坛”。社会服务板块,“红帆领航·法爱相随”法律援助中心打造党建品牌,相关实践项目荣获省级一等奖。

在座谈会校友分享环节,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法学04届校友徐贺,以“从刑事检察实务看法律职业规划与发展”为主题,结合 “1.13”扫黑除恶专案的一线实践,带来了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分享。他先以“去掉滤镜”破题,直言“立场决定公平正义,要稳稳站在人民一边”。随后,他提炼出法律人需练就的“五维技能”:以阅人历事练审查判断,以敢说会说练语言表达,以撰写文书练文字组织,以历挫忍败练临场应变,以换位思考练沟通协调。又以“严守底线”警示学生要对极端思想、非法活动保持高度警惕。最后他以“分清敌我”深化思考,抛出法律价值、正义取舍等命题,强调法律人当以专业为刃,做“党和人民的刀把子”。

徐贺校友分享后,上海明伦(南京)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法学06届校友刘进军带来了律师行业一线的思考,他结合自身从法务到律师的工作经历给同学们提出建议。刘进军校友希望同学们学会坚持,沉住气,在校期间勤读书,不要虚度时光。学习之外,他强调要有好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散发正能量。假期时,他建议同学们多去实习,体验不同法律岗位的节奏,更早找准适配方向。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法学07届校友刘尚雷,带来主题为“加强理论实践对接,培树高质量法治人才”的经验分享。他以“为何选择法学专业”为切入点,引导学子从“自我认知、在校学习、职业规划”三维度锚定方向。谈及法学生能力塑造,他指出,既要掌握用法律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打磨实务所需的交际能力,更要锤炼法律素养与良知。

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成长路径,他提出清晰的进阶逻辑:本科要“广涉猎,明‘是什么’”,研究生要“辨关联,懂‘为什么’”,博士则要“破边界,研‘怎么办’”,而贯穿始终的是法学思维的锻造与“学用结合”的职业锚定。在理论与实务衔接的关键问题上,他建议学子“学习阶段勤思善总结,实践阶段秉义践于行”,并推荐《法律简史》等书目帮助构建认知体系。

吴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科科长、法学12届校友卢胡杨,以基层政务工作者的实践视角,带来了“法学生如何锚定基层岗位成长”的生动分享。卢胡杨校友首先以“欢迎报考苏州吴江区公务员”的亲切邀约开篇,随即拆解了政务工作的核心逻辑:要“接地气、大处着眼”,在政策落实中兼顾宏观方向与微观细节;更要“三观正、有情怀”,以法治思维把准行政工作的标尺。此外,他提炼出“三个保持”的成长心法:保持情绪稳定,保持思路清晰,保持动作敏捷。同时他强调要对细节严格把控,小到标点符号的使用,大到文字材料的逻辑。

自由交流环节,学生与校友的问答紧凑而真切:有人问“向群众普法该侧重哪些方向”,有人探“案件量质如何平衡”,也有人聊“理想与生活的落差如何弥合”。校友们以实务经验作答,或点明普法要贴民生、接地气,或强调量中求质需靠专业沉淀,或坦言理想落地要在热爱里找生活的锚点,句句恳切,让学子们在交流中寻得实务与成长的坐标。

座谈会尾声,现场气氛热烈、意蕴深长,李栗燕院长进行最后的总结。李栗燕院长称此次座谈会是百十校庆里最暖的“双向奔赴“,不仅为法学院校友与学生提供了亲密交流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思考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踏实的性格,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次座谈会有助于在“校友情”与“专业魂”的交织中,锚定法学人才成长的精神坐标。它让学子看见“法治理想”落地的多元模样,让校友续接“学院初心”传承的温暖纽带,更让“以专业守正义、以情怀暖生活”的法治底色,成为跨越届别的共同信仰——既是百十校庆里的温情回响,更是法律人奔赴未来的精神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