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举办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学习大讨论
发布人: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21   浏览次数:904

1120日上午,河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学习大讨论在行政楼823室成功举行。本次学习由河海大学法学院李祎恒副院长主持,王春业副院长、晋海教授、朱强副教授、黄雅屏副教授、陈秀萍副教授、孙海涛副教授、徐安住副教授、张晓红老师、石依依老师以及各专业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各专业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经济法专业的姜一涵同学从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角度展开指出当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并提出我们作为研究生一员应有的行为。国际法专业申凯文同学认为中国研究生教育正在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研究生的能力决定了中国科研高度,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大格局,才能在国际竞争舞台上争得一流。民商法专业的浦瑜悦同学从新时代研究生的责任与担当、学术与品德、团结与振兴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法理学专业的郑仰礼同学结合研究生教育相关数据归纳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点并提出思政课在研究生法理学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环境法学专业的阙文楷同学从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实践教学方式改革、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宪法学与行政法专业的潘俊成同学认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突出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同时我们在进行科研选题时不仅应当考虑自身的研究兴趣,还应考量其在新时代大背景下能够发挥的作用,追寻自我的人生价值。

法学院师生就现存待解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完善意见,包括论文查重次数限制问题、自习室设立问题,小论文发表要求问题,毕业情况摸底问题。现场师生发言活跃,会场气氛热烈。

各专业老师们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王春业副院长强调研究生学习要注重创新,不能让论文写作成为复制与查重的简单循环而没学到真的本领。研究生是高端人才培养阶段,要让自己高端起来。

徐安住副教授分析了研究生阶段的法考压力以及相应对策。随着政策改革,法考被延迟到了研究生阶段考,使得这个阶段学业压力大、占据时间多。对此的解决方法在于完善培养问题,分门别类培养,同时老师也将不断学习,成为好老师,让师生关系更加亲切。

晋海教授建议同学们准备完法考后应抓紧小论文写作,平时多读书,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陈秀萍副教授提出,学生有压力要积极和老师交流,主动和老师联系。同时,法学院将推行新的培养方案,专业性会更强,课程论文是深入思考,而不是糊弄。

朱强副教授提出要把老师当朋友,不仅是学术交流也可以是生活经验的交流。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是专业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吃饭的本钱。学生们平时应关注专业公众号,保持对这个专业敏感度,找到兴趣点,培养钻研精神。

孙海涛副教授提出,对学习要有危机感,危机感让自己更强大,要严格督促自己,建议法考要一次性过掉,剩下更多精力专注于进一步学习。

黄雅屏副教授提出我们要培养检索文件的能力,作为文科研究生,这是一个关键卡口,我们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奋力度过这个卡口。

李祎恒副院长做出总结,他提出研究生培养要求会不断强化,要将其贯彻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同学们应该加强对文件的学习,重心放在学习上,放在文献上,放在论文上,放在科研上,要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老师起到的只是教导性作用。

通过本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法学院师生对学术问题和生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充分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是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培养的深入思考,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导。(供稿:石依依;审核:张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