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 |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调研
发布人: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2-08-29   浏览次数:24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坚持并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法学院的水之子们结合自身专业,聚焦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新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切入,着重关注新设置敏感个人信息部分,学习该法基础知识及内在精神,实地探究该法在实践中具体落实情况并调研大众相关法律意识和素养,以期分析社会现状和提出可行建议,对我国法治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1走访法院,探究法律落地情况

在法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李祎恒副教授和院长助理吴志红副教授的带领下,河海大学敏感个人信息保护调研团前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司法实践情况以及相关具体案件进行调研与访谈。到达后,李祎恒副教授和吴志红副教授与秦淮区人民法院的刘斌副院长进行了亲切的问候与交流,刘斌副院长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刑事法庭的周法官,周法官具有处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的丰富经验,实践团成员与周法官展开了深入的访谈。

2发放问卷,调研公众法律意识

河海大学敏感个人信息保护调研团也一直集中精力于线上工作的开展。团队经过数天的讨论与打磨,制定出第一份“大众对敏感个人信息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调研大众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其中如敏感个人信息等具体内容的知晓情况以及自身法律素养和权利意识。经过数十天的回收,目前已收集500份有效问卷数据,数据呈现出大部分大众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较为了解,对自身个人信息安全具有较高风险意识等情况,展现出我国普法教育的实效成果,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3深入社会,总结普法教育情况

个人信息的泄露无疑助长了网络诈骗的频发,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当事人被违法犯罪分子诱骗的可能性,可以从源头减少网络诈骗现象,故对大众个人信息保护的强调多穿插于防范网络诈骗的普法教育宣传中,这是目前江苏泗阳个人信息保护普法教育的总体特征。

实践过程中,河海大学敏感个人信息保护调研团切实感受到,我国目前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并在司法等方面的具体落实上产生积极影响,大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树立法治信仰,提高法律素养。实践团也借此次社会实践机会投身普法事业中去,并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建言献策,期待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未来!(供稿:石依依;审核:郭祥林)